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创视优品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   前面不能说已经把运营讲透,但至少应该可以帮助大家建立起来一点对于“运营”的认知,以及解答了相当一部分对于“运营”这件事的困惑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逐步深入,来聊些距离落地更近的东西了。
      一个人若想要做好运营,我觉得可能需要:
      1.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如投入产出比意识、流程化&精细化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等)。
      2.至少一项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内容包装&生产、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等)。
      其实,有些时候,假如连1都不具备,都还没有养成,直接去看很多技能、方法类的东西,是不靠谱且容易走火入魔的。
      这往往也是很多人看了很多干货,却觉得并无卵用的原因。
      所以,在第2章中,我们会先重点来关注一下基础素质、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的部分。而在下一章中,我们才会来聊聊硬技能的一些修炼方法。
      在本章中,有些东西因为太过于基础,所以我们可能会直接跳过不说。比如你多少要有点儿逻辑,多少还是要对行业熟悉点儿,别脸萌、足记这样的东西说起来你一个也不知道。
      下面先来跟大家聊俩听起来虚但是其实特别重要的东西,叫作“目标导向意识”和“效率意识”。
      (一)目标导向意识
      什么是目标导向意识呢?
      一般来讲,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类到以下两种属性中去:
      ● 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
      ● 目标导向类工作。
      前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很低,但后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则会越来越高。
      但,以我们在三节课的同学们这里看到的现状,可能超过80%的运营同学们在做的工作,其实是前一种,往往目的性不够强,或者根本就没有目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吧!做客服、跟用户互动、陪用户聊天,我相信这是绝大部分运营都做过的事情,也基本上是初级运营常见的工作之一。
      但,同样是做客服及跟用户聊天,你会发现,可能也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 把客服入口放到产品或网站上,然后,有人来找就应一下,按部就班解答一下问题,没人来找就等着耗着,偶尔可能搞个抽奖交个差,嗯,完事了;
      ● 把“客服”看作整个用户体验链条上的一部分,甚至是整个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逻辑下,你的任务可能是借助客服这里所得到的用户反馈去反推你们产品、服务上的一些潜在问题,又或者是要挖空心思给用户制造一些“超出他们预期的体验”,并想尽办法促使他们愿意帮助你去把更多跟你产品有关的信息分享、传播出去。
      通常来说,如果你处于第一种状态,则可能很容易变成一个打酱油的,也容易茫然——反正干好干坏一天就那样,无非是接电话、回答问题,别让用户到处投诉就好。
      但最终你会发现,身处第一种状态,很可能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这种单纯依靠出卖劳动力和时间来达成的工作,价值感极低,非常容易被替代。且,无论你干半年还是三年,你可能都没什么成长。
      那么,成长应该从哪里来?
      你可能需要尽一切努力向第二种状态看齐,哪怕你所在的公司和环境极度看不起你正在做的工作。因为,第二种做法会有更强的目标性。
      比如说:
      假如是在第二种做法的逻辑下,你可能会去关注你一周内接收到的所有客服信息,会去把这些信息做一个分类,然后你可能借由归纳分析发现,上来就问你“你们这是个什么东西,怎么玩”的人特别多,于是你反推出来,我们的产品设计和表达可能有问题,又或者是产品的新用户引导有缺失,需要补上,并迅速把结论反馈给了产品,借此推动了产品的改进完善。
      再比如:
      为了回答好用户们的问题,你可能会倾尽所能想出一条绝妙且搞笑的回复,让问这个问题的用户们哈哈大笑,甚至愿意把你的回复转发出去,形成传播。甚至,你还会不断去查看,你服务过的用户里有多少人真的转发了朋友圈,据此再去不断改进你的用户互动方式、文案、甚至表情等。
      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你还记得大概四五年前,京东商城上面引发了无数人疯狂围观的那个神一样的客服MM吗?
      而我自己,也曾经亲身经历过那种因为客服工作做到让用户足够惊喜,从而使用户转头跑到微博上就给我们带来了几十个新用户的真实案例。
      一个处于第一种状态下的人,可能随时都可以被一个不到2000块工资的实习生所替代,但如果你能进入第二种状态,你会发现你的工作产出和价值感会与之前有着本质的差异。而一旦在第二种状态下工作能够稍稍有些产出,对你的个人履历也是极大的加分项,好比真的在客服这个环节通过自己设计一套有趣表情、做了一堆搞笑图之类的冷不丁在网上形成了小几万的传播,对新人而言,单这么一件小事就可以让你的身价往上涨个百分之二三十了。
      那么,有了目标感,我们就可以聊下一个其实有些紧密相关的东西了,那就是“效率意识”。
    (二)效率意识
      在效率意识的观念下,你的所有时间及所有在做的工作,可能都是成本。所以,在相同的成本投入下,你如何能让自己的产出变得更大?如何持续去优化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你会发现,作为一个运营,“效率”两个字,会贯穿于你的职业生涯始终,体现在方方面面。
      简单一点讲,一个时刻把“效率”两个字挂在脑海中的运营,可能是会不断问自己一些问题,以此来检视和警醒自己的。比如说:
      我过去这一周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有产出的,哪些事情产出不太够?哪些事情的产出效率尤其高,值得我花更多时间投入?而哪些事情产出不明显,我可能可以完全忽略它?
      同样是做推广引流,我在10个渠道都铺开了引流内容,但最后我发现,其中有两三个渠道的转化效率非常高,而有两三个渠道其实没什么反应,那我是不是应该把没什么反应的那几个渠道完全干掉,在效率更高的那几个渠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假如围绕着“效率”或曰“投入产出比”我们把层次聊得再高一点,则比如:
      老板跟你说,我们要把网站流量下个月翻3倍,普通人可能会上来拍脑袋直接想,哦,那我们应该多投广告啊,多投点广告流量不就上来了吗?
      但,一个脑子里紧绷着“投入产出比”和“效率”意识的运营,可能会把这个事先拆开来分得极细。比如,我们是不是要先弄明白网站当前的流量都是从哪里来的?比如,来源于老用户的流量构成和来源于新用户的流量构成各自是多少?老用户这边,我可能还有多大空间去拉升流量?
      而到了新用户这边,他们各自又是从哪些渠道过来的?有没有哪个渠道的访问的转化率尤其高?那么我是不是在这个渠道下去重点加大投入就能带来我想要的结果?
      嗯,所以你发现了,其实初级选手和中高级选手们的一个显著差别,往往就是初级选手只会被动做事情,或者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纯靠拍脑袋去行动,但中高级选手们,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
    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对比,有点像下面这两张在网上被传得很火的图。


      而最终,你也会发现,运营工作中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如何通过不断思考、判断和执行,找到投入产出比较优的路径和方法,来达成你想要的结果。
      这一节,我们就聊到这里。下一节,我会跟大家聊另外一个我认为是一个优秀运营,尤其是社区类和强用户互动型产品的运营身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特质,且,基本上很少有人谈过它。

      企业宣传片报价请致电咨询我们:13716614235

  • 本文章摘自书籍或来源于网络,如果您喜欢本文,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书籍或者访问原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我们的服务项目

    企业宣传片、三维动画、企业会议片、MG动画、短视频、产品广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