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著名门户网站曾做过一个预测,未来10年内可能会消失的十大职业,记者居然高居第一位。我们当然不尽认同,战地机器人记者、航拍采访仪等人工智能设备能够分担记者们危险的、琐碎的采集工作倒是真的,还有采、编、播三位一体的融合,有些记者正在成为多面手式的准网红。
还有一个问题,记者算文案工作者吗?大而言之当然是。如果以创作性作为区分,记者是记录者而非创作者,真实、高效地还原事件真相是他们的职责。
有别于记者,商业文案自带创作属性。既然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都可以有适当地夸张或渲染。视角与立场的不同、文化背景及文字驾驭能力的差异,让创作型文案成为百花齐放的非标品,人工智能短期内全面替代文案难度有点大。但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妈妈”海棠创意中心,2018年6月亮相戛纳创意节,却写出了让很多文案人“慌的一比”的广告金句:
◆眼线画得好,胜过开眼角!
◆抗皱滋润眼霜,年轻从第一眼决定。
◆大吸力吸油烟机,让厨房自由呼吸!
怎么样?既有痛点洞察、卖点提炼,语言也有用户思维。据说阿里人工智能(AI)还可以支持8种以上的文案风格,我们试选几条(见表9-1),看看在短文案领域资深文案是否还有能力与AI一较高下?
大家看出有什么区别了吗?海量产出、迅速出品和大数据匹配能力强是AI的优势,据说阿里AI文案无论是几个字的短标题,还是60字左右的商品描述,都可一键生成。最基础的短标题文案,阿里妈妈智能文案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秒2万条。话不说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字之外见功夫是资深文案的杀招。若两者结合,在AI海量出品的基础上,优中选优,结合文案人的多角度人性洞察,以及对文字的“阴阳属性”拿捏有度,相信可以为文案的高产和优产插上飞翔的翅膀。
所以,在AI应用普及化的趋势下,我们文案在拥抱变化、吸收“黑科技”的同时,也要强化职业自信。我们虽然不敢以顶尖高手自居,但放眼当前仍敢大胆挑战各种AI型文案。不比出品速度,比走心度、传播力和销售力或许可以一试,比如上述PK中的“走心风格”短文案。
AI产出的“薄薄一层CC霜,瞬间化身小公主”比较直观、表象。而我们的“妈妈逆龄CC霜,母女同框美成双”,创意洞察基于:一方面,很多都市女性为悦己者容往往一掷千金,却忽略了如何留住妈妈的青春和美丽,以该产品为载体,激起女儿们对妈妈的愧疚补偿心理;另一方面,语言的对仗性和韵律感更强,更有画面感和人性温度。
我们认为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心”,机器有“芯”;心可以创造“芯”,“芯”却不能完全代替“心”。从群体来说,大数据可以将人类消费行为的各种概率推算至极致;对个体来说,尤其是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跳出“群体性焦虑”的个体,其行为却非机器可以算度。诚如佛陀所言以利他人之心来利己,看似极少数、逆人性,实则顺天道。总之一个原则:以爱为起点,以心写就的东西不易过时。
未来AI汹涌,文案职业会过时吗?我们认为不会,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亡!因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每个人的基础生存能力之一。未来写文案,不管是商业还是非商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生存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琴棋书画、传武禅修类似的身心灵提升的载体。毕竟能够将心中所思所感、每日趣闻逸事以文字语言畅快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酣畅淋漓、近乎于道的事。
如果说未来AI对文案职业有影响,那就是:以后文案能力将从专职文案迁徙到普罗大众。以后如果笔者还要再写一本有关文案的书,书名很可能是《论一个非专职文案的文案修养》。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