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创主管部门和各功能区多面发力,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逐步推动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休闲市场一体化,积极推动实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和项目深度对接,有效提高三地文化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飞地经济”机制创新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飞地经济”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2017年6月,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统计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7〕922号),积极支持“飞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各功能片区积极发挥典型引路、高端示范作用,向津、冀两地输出园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推动与天津、河北共同参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
其一,管理模式输出。随着东城区创新创业生态的日臻成熟,“胡同里的创意工厂”也不断实现着自我更新,中关村东城园通过创新孵化器等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所必须的资本、资源,独门独院众创空间办公打破了网格式办公楼的单一格局,还使入驻企业享受到了工商注册、法律、财税、融资等多方面的服务。这种“厂房式众创空间+政府搭建平台”的创业孵化模式已经在朝阳、大兴、顺义实现复制并成功,同时也在天津落地生根,一大批天津企业尤其是创新创业企业受益该模式,正在孵化成长。天津仪表厂借鉴北京东城区的“胡同创意工厂”模式,集孵化平台、文化展示平台、京津文化产业深度合作平台为一体,成为天津的市级示范园,出租率已经超过了九成,近30家互联网电商创新科技型企业入驻(1)。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模式也被复制到天津南开大学西门,改造后引入工作园区、青年公寓、政府的孵化平台、引导基金等,借鉴中关村先进的理念,复制对企业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企业和行业之间的融合。中关村软件园与廊坊市政府合作共建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通过“带土移植”模式引入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聚焦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等高端产业,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国唱片创作园正积极与石家庄对接,充分利用石家庄的老旧厂房进行改造,以文化企业、创客、从业者为客群,在园区内开设以音乐为主题,提供社交、餐饮、音乐产品销售、体验、创业展示等服务形态的迷你音乐文化综合体,并逐步将该模式复制到全国。
其二,品牌模式输出。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季以“文化惠民”为核心主旨,已连续开展五届,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连年上升,有效地带动了消费升级,已成为北京市文化消费领域的品牌活动,并被安徽、重庆、山东等多地学习借鉴。大同市引入北京市潘家园文化商业品牌,借鉴其古玩市场经营理念,传承融入大同特色文化,建成了大同“潘家园”。
二、市场一体化逐步推进
推动京津冀市场一体化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京津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大市场的重要内容。市级文创主管部门和各功能区多措并举,推动京津冀市场一体化。
文创主管单位加强跨区联动,拓展京津冀文化消费空间。由北京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文物局四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为配合“京津冀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盛邀京津冀百姓共享文化精品,带动三地文化消费水平迈上新台阶,举办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国学交流季·文惠京津冀、“戏剧嘉年华·联动京津冀”——第五届惠民文化消费季央华戏剧嘉年华、经典艺术走进校园——精品戏剧京津冀演出季、京津冀精品剧目《良宵》展演、北京文交会场外系列活动暨“第二届京津冀文创+”等多项京津冀主题活动。“京津冀文创+”活动以“协同共享,创意生活”为主题,覆盖京津冀三地300余家文化艺术机构与空间,举办展览17场,文创论坛、沙龙类活动5场,促进京津冀三地实现跨区文化消费联动。
各功能片区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环境禀赋,通过音乐旅游、会展服务、文化体育等推动京津冀市场一体化。中国乐谷发挥地处京津冀三地交界的地理特点,以音乐旅游为主题,打造音乐桃花节、“2017中国乐谷·华录音乐节嘉年华”等特色活动,集“听、购、品、游、淘、享”现场一站式休闲体验及互联网直播活动于一体,有效地将园区产业发展和区域旅游相结合,吸引津冀游客走进平谷,打造京津冀文化旅游市场的一体联动。新国展片区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展览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京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奥体中心突破品牌优势和独有资源优势,举办鸟巢·欢乐冰雪季等各类迎冬奥活动,带动包括京津冀在内的海内外游客参与,推动文化体育融合发展。世园会会展片区利用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冬奥会契机,力图积极构建并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旅游体系当中。
三、文创项目跨区域对接
由北京市文资办联合天津市委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及市文资办、工业和信息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等联合主办的文化融合项目推介会已连续开展数届,有效推动了京津冀文创项目合作对接,促进三地在文化产业项目资源、技术创意、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首次联合京津冀三区域,积极举办第三届项目推介会。在2015年、2016年两届项目推介会基础上,京津冀首次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携手京津冀,共赴冬奥会”的第三届项目推介会,在搭建京津冀体育企业互助互惠、融合发展的平台,强化对京津冀体育产业服务,推进体育产业提速发展,共迎冬奥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影响。三地围绕文化、体育、旅游推介了各自优势特色文创项目,促进三地企业进一步加强交流、密切关系、促进合作、互利共赢展开了进一步的联系和协同发展。鸟巢文化中心着眼京津冀,推出了鸟巢京津冀冰雪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了冰雪项目孵化大平台,不断孵化创新创意冰雪项目,挖掘更多冰雪资源和优秀人才。
各功能片区借力借势,推动三地人才、技术、项目对接。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与承德影视城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各自风格特色和环境资源,在外景拍摄、全域拍摄、全时拍摄等方面资源互补,协同共赢。随着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落户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牵手合作,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凭借双方的产业政策、产业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合作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协同发展平台,重视产业链分工协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和资源等要素合理流动,推动京津文化企业及文化产业项目沟通对接,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京津文化产业协同发展(2)。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自2014年开园以来,着力复制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力引进适宜项目,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秦皇岛分园、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秦皇岛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相继开园,初步形成了产业有序转移和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由中关村入驻到秦皇岛分园的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创办的“e谷创想空间”创新型孵化器已运行两年。
海淀西山设计行业联盟组织联盟企业参加张家口文创大赛,与张家口市合作,借助冬奥会历史机遇,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资源,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与国际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组织联盟企业召开六次创意设计文化沙龙,对行业热点展开专题研讨与业务交流。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