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对中国经济可算是法宝与功臣。只要经济增长有需要,招商引资就充当先锋。尤其在吸引外资上,外资为中国贡献了10%的城镇就业、20%的财政收入、25%的工业产值和将近一半的进出口业绩。不管是地方经济增长,还是增税收与促就业,招商引资都功不可没。可说起最早的招商引资(1.0版),实则是熟人之间、乡里乡亲的人脉招商,更多集中在内资的内部流动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真正在中国登上历史舞台,源于改革开放后因开放政策成立的开发区,以沿海地区试行4个经济特区为标志。只不过,当时地方政府没什么经验可借鉴,也不知从何抓起,就先从深圳吸引港资开始。当时,港资占比外资六成以上,并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关系。再加上台胞回大陆探亲,投资逐步开放,港商、台资荣归故里,开启了大陆布局(2.0版)。仅20世纪80年代,台商在福建的投资额就超过100亿美元。而真正让招商引资大放异彩的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大举进入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3.0版)。据专家测算,1995~2013年,外资和外资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约为16%~34%,对中国就业的贡献率约为11%~29%。各地基本通过税收优惠、基础配套等吸引FDI(国际直接投资),对外资尤以超国民待遇奉为上座,创造了地方经济增长奇迹。尤其在1998年房改和2002年实行土地招拍挂(国有土地拍卖)后,不只园区等卖地生财,就是地方,都靠土地财政进行招商引资(4.0版),直到造城运动大潮热度逐渐消退,各地才真正回归比拼成本——这才是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5.0版)。毕竟,从市场到人才再到商务成本,都影响企业入驻决策,而只要一取消优惠政策,就将导致企业撤离,这让地方开始注重整个营商环境的打造和长远规划的招商。于是,在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中,地方纷纷将重心放在产业战略高地上,进行倾斜式招商(6.0版),为此编制地方产业规划,甚至为便于精准招商,制定产业引资路线图。伴随2014年政府引导基金在全国遍地开花,尤其是政府以10%的启动基金撬动社会90%的闲散资金,产业引导基金招商(7.0版)迅速被追捧,地方只要招到基金,就从资金到项目全有了,何乐而不为?更有甚者,2017年以来,全国多地爆发“抢人大战”,从送户籍到送房子,开启了吸引人才的倒贴式招商(8.0版)。因为在不少地方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是关键,招才引“智”自然能让资金、项目和创意“快到碗里来”。
显然,40多年来,随着形势不同,在不同阶段中国进行了8次招商的版本升级。可2020年疫情一来,以往所有招商套路在新变局下都得重新检验、重新建立。一方面,从降低需求到影响生产,疫情重击地方经济,商业环境的恶化已让各地重心放在稳商稳资上,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招商引资。而为化危为机,城市形象的宣传成了招商引资的名片。多地推出城市战疫宣传片,《武汉色彩》《书香昆明》《四季》等宣传片竖起一面面城市旗帜来招商引资,有些区县甚至连一把手们都上台直播带货。另一方面,云为媒、网为桥,招商引资线上化、集体上“云”已成共识。不管是河北网上投洽会,还是湖南招商云平台,抑或是温州首场直播推介会,无不让地方招商从“面对面”变“屏对屏”,并以“云签约”“云开工”等促使项目落地。以往招商靠门庭若市的展会,可如今疫情之下,网上招商会更便利、更热闹,只要在线发出邀请函,客商“网见面”、项目“远程谈”、投资“云上签”,甚至连项目全流程都是“云服务”。招商引资从线下转战线上,并从被动危机公关上升到主动整体城市营销。从形势上看,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连招商引资都得大洗牌、大整合,但这也是个最好的时代,机遇颇多。
尤其对地方来说,以往行之有效的仍得用,如各类基金招商,实则以基金牵头,从资金到项目一起打包,招商为地方串起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只不过,当下的新式招商不能再怎么时尚怎么来,因为“风口的猪”已经掉落在地,如今再追风口,很容易风口没追上,反被修理。因此,新式招商可能新在方式、载体,但实质还是要与原有的产业生态相衔接,既要维护好原有的基本盘,又要在商招商、在资招资,才能真正盘活源头,流水不腐。
这也意味着招商引资不再只是政府经济部门的单一行为,同时也是相关企业产业链调整的自我需求。毕竟,这么多年的“地方经营城市”,在房地产为主的一次城市化中如鱼得水,但伴随土地财政的无以为继,优惠政策的边际效用递减,单靠政府主导招商早已独木难支。尤其此次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很多企业难以为继,从产业链到商业模式都不得不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变化。因此,如果说过去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么今后就是政府导演、企业表演。因为对地方来说,市场的活由企业来干,政府该干的是市场不能干、不愿干的事,更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未来,地方将注重整体营商环境的打造,从产业规划到战略制定,更多起到引导作用。随之,招商引资也不再只靠单一税收优惠,未来将是多政策的复合,涵盖财税、土地、新金融、新基金等,既要在经济萧条时给出希望的信念,更要通过退出机制等金融创新打消企业顾虑。此次疫情让中国在有效防控下的经济安全岛地位增强,势必引得全球资金竞逐中原。为避免被国际游资“剪羊毛”,地方可通过项目基金化来合理引资,甚至以开放式基金,即可购买、可赎回等方式,来控制风险。最关键的是,招商并非单向,而需双向流动,在彼此嵌入中形成“共同体”。如此,风险共担、合作双赢,更便于招商引资的横向递延与纵深发展。由此,告别单打独斗,招商引资进入复式时代,既在政府与市场中各司其职,又在多政策、多模式下复合,更在组织化地彼此嵌入。伴随边界的模糊,地方不再故步自封,企业跨界融合,招商引资也将向区域化、专业化迭代。
以此再看各地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个别地方即便竞争过了对手,也输给了时代——它们无疑是用错了方式方法。若想事半功倍,还需以复式化的新哲学来攻略这场招商引资的大竞争、大洗牌。
首先,当下网络招商的火热,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但仅仅把招商从线下搬到网上,则仍是出于便捷考虑的表象,关键是既要有深刻内涵和强大逻辑,更要有接地气的实操性。湖南分“三步走”打造招商云平台,就不单纯是招商线上化,更多是利用大数据整合多方资源,从政策发布、项目撮合到管理服务等,将多种功能合成到一张网、一个平台。虽然载体变成了网,但实质内容依然在商务成本、营商环境等的比较上。深圳甚至创新“以技引技”“以智引智”来邀请知名科学家等作为投资推广顾问,加强科创城市形象的全球推广。
其次,招商引资要有支点与杠杆。这个支点不止于地方的战略布局与产业规划,更在政府作为导演的导向性上。尤其在当下去产能、去杠杆之下,杠杆已不在大小,关键在如何应用,即支点和模式的选择。招商的杠杆更多在产业引导基金等——通过金融资本化、资本基金化、基金股权化来撬动社会资本,聚合多方资源,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过去招商靠人脉关系,从人群战术扩延到跨部门分配,甚至指标一度落实到党校老师。可到复式时代,不止于发动群众,招商的重心将由全民招商到抓组织创新。未来的招商引资或要如八爪鱼一样能与外界快速链接,通过抓组织和模式创新来进行彼此嵌入与高效复制、繁殖延伸。如此,才能真正高效地招到商、引到资。
第四,产业环境如此严峻,中国虽然在疫情有效防控下率先复工复产,但也因此次疫情暴露出产业“卡脖子”等诸多问题,未来要弥合产业链的断裂,核心就在形成生态化。因此,对地方来说,招商引资首先就要稳住存量,用存量去做增量,提升原产业结构的生态层次,进而形成产业生态。如此,才能以商招商,群以类聚,形成地方的专业个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政府,也关乎产业和企业,更与当下城市竞争、城市形象、地方战略息息相关。这都要求地方高瞻远瞩,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通盘布局,系统招商。这就不难预见,未来谁能率先把握复式化精髓,在招数上复合,在功能上叠加,加强顶层谋划,改善营商环境,构建产业生态,谁就能在这场招商大竞争、大洗牌中拔得头筹,脱颖而出。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