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圈包括东北三省黑、吉、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二盟三市(即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和赤峰市),是中国能源、钢铁、木材和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三省是我国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口,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华北是东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后方。
近年来,东北三省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副省级城市为突破口,现代化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等政策,确立为东北三省新的发展战略,并继续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更加促进东北三省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东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归根结底还是要振兴东北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东北区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在很长的时间里,国家全面占有和掌控着各种社会资源。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区域的民众依然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依赖国有经济,导致了个体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很差,私营企业数量有限。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再加上老工业基地自身的制约,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普遍出现亏损、衰退,大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批职工下岗,这样就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的私营企业才真正成规模地出现。在实行两次企业改制以后,政府让渡出一部分空间与资源,推动了私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改制虽然给东北人带来了阵痛,但也促使东北人迅速改变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较之前有所拓宽,但仍集中于批发、零售、贸易等第三产业,而从事第二产业的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少,同时规模也普遍较小。产业结构偏向资源型部门和低技术部门。总体上还处于以创业和原始积累为主的资本积累阶段。
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竞争力不高,缺乏品牌及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此外,一些民营企业尚未摆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缺乏发展动力。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融资门槛的不断降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经过结构调整,形成了一批对地方经济拉动大的民营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