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移动支付领域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微信红包在新年着实热闹了一把,飞来飞去的红包数据还未统计完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之间的支付大战便闹得不可开交;“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的出现意味着小米也将加入移动支付的争夺;京东则凭借一纸“白条”,迅速切入信用支付。而此前不久,平安银行也推出了其移动社交金融服务平台壹钱包。移动支付的争夺战瞬间升级。
在经历了2013移动支付应用大爆炸后,2014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已经由一众独立支付公司的圈地大战逐渐演变成群雄之争。这实际是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争夺。随着国内手机购物、移动支付迎来爆发式增长,锁定支付,就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用户。
移动支付,这是一块谁都不愿错过的“大蛋糕”。尽管“中国移动支付标准”尚待出台,相关政策也亟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但银行、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企业已然“按捺不住”,全面挺进移动支付市场。
35.1 “阿Q”大战升级
2014年1月24日支付宝钱包“新年讨喜”功能上线,用户通过“发红包”按钮,就能向通讯录的亲朋好友发红包,也可用“讨彩头”按钮主动讨红包。紧随其后,微信也推出了“新年红包”的新服务号。用户关注后,可以发“拼手气群红包”,还可以给好友发等额红包。
红包大战快速催熟了市场,此前相当一部分未把移动支付功能使用起来的用户,在红包的诱惑下进行了绑定银行卡和提现的操作。两家在短期内获得用户量大增长。据支付宝统计,“新年讨喜”功能上线当天就发出了222万个红包,金额超1800万元,“讨红包”成功率高达49.2%。微信亦不甘示弱,除夕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分钟有近万个红包被领取。仅除夕夜参与人数就达到482万。微信表现出的支付生态和成果都对支付宝的地位带来更大威胁和压力。
就在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争得不分彼此时,一位新的玩家加入战局——新浪微博。严格意义上新浪微博不算新的竞争者,而应该算是支付宝的队友。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4.2版本上线之后,“微博支付”被增加至个人主页。新浪微博客户端的安装量和活跃用户虽然不及微信,但也不容小觑,而且肯定超过支付宝钱包。通过此端,支付宝正在笼络更多用户和商家加入其移动支付版图。
艾瑞等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在手机支付市场上占有高于75%的份额。与此同时,76.5%的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此次微博支付的推出联合了双方的强项。不仅如此,这个春节,互联网江湖的二位马大神还给全国人民送上了免费打车的惊喜。马化腾的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宣布投入2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后,马云的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马上跟进联合宣布投入5亿元请全国人民打车。这场烧钱大战至2月10日稍有降温,嘀嘀打车率先将乘客的返现金额和司机的奖励金额由10元下降为5元。二马同时希望通过打车软件绑定手机移动支付功能,长远看,打车市场在结合LBS和移动支付、地图服务等应用之后,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移动入口。
“过去支付宝一家独大,而红包大战微信带给支付宝更大的冲击,不排除有一天微信支付用户超过支付宝。”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如此认为,他表示,新浪微博推出支付功能会对阿里巴巴扭转局面有一定作用,微博5亿多的活跃用户会给阿里巴巴一个强有力的帮助,未来将呈现阿里和腾讯两家平分天下、更多公司加入的格局。
对此,互联行CEO、互联网银行平台创始人林立人则认为,新浪支付依然是PC端的产品,只是巩固支付宝在PC端的防线,但对于移动端的反击帮助不是太大。
35.2 多方混战拉开帷幕
“微博支付、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将使未来的支付更加便捷、灵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移动支付还可以与餐饮业、商业、金融业等更多产业产生交集,支持线上、线下支付等多种应用场景,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移动支付关于金融理财、交纳水电费、借款还款、吃饭AA埋单、一起游戏等功能正在不断被开发。据艾瑞咨询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676.4亿元,增速是PC端网购的4倍多。移动支付作为更加方便的支付模式,已开始逐步接管传统信用卡支付,甚至替代实体钱包。
小米科技已于2013年年底注册成立“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向大家宣告:小米也将进军移动支付市场。此前,小米已经在业务内部打通虚拟币流通,并和银行合作,将信用卡信息绑定到手机上支付。未来小米的支付体系会围绕自己的生态圈展开,其中移动远程支付及移动近场支付两种模式都会涉及。但现阶段小米还欠缺一张监管部门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未来小米极有可能通过购买该牌照快速切入支付市场。
林立人认为,此领域“后来者”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另辟蹊径,多从移动设备与人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深入到用户的各种日常支付应用场景中,比如日常的小额支付(取代零钱)、在大型的Shoppingmall直接使用移动设备支付(取代银行卡)等。但首要的是做好用户体验,然后逐步培育用户使用习惯。
刘兴亮则建议各家投资自己的支付公司时,其移动支付环节至少应具备标配条件。因为涉足支付,很多商业秘密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像京东放弃与支付宝合作, 除了本身的线上竞争,还包括费用及流水操作等问题,所以支付环节非常关键。后进支付公司开发的平台,一般为自己使用或成为第三方开放平台,前者简单,而成为第三方支付中介,中间的路还有很长。
移动支付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手机厂商、移动运营商、收单机构、商户、卡组织、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多个环节。产业链中,银行是基石,再牛的移动支付,也不可能跳过银行。已然觉醒的银行对在线理财产品警惕甚至是抵制。比如微信用户购买理财通受到严格的限额控制,招商银行单笔单日限额3万元,工商银行单笔单日1万元、单月5万元,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限额较高,单日可达50万元,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单笔单日最高只有5000元。业内人士认为,有了余额宝的“教训”,银行限额可能是防止活期存款进一步流向互联网理财。
移动支付大潮之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推出了各种移动支付产品。
2014年2月12日,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上海地铁联合宣布,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卡三合一,推出全国首个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地铁应用”服务。这一应用预示着80亿美元的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支付市场再度点燃战火。该项业务目前可以通过特定的浦发银行账户实现手机话费充值、上海地铁账户充值及部分商家电子现金支付。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认为,移动金融是银行整体发展的战略性组成部分。手机银行的发展,可为银行其他业务通享,以此来提升整体业务经营能力和客户黏性。
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首次对外阐述中信银行发展新战略时,也特别提到了移动支付。他表示,未来中信银行在保持公司金融业务领域优势的同时,还将重点推进零售领域消费信贷、信用卡透支、移动支付等新兴产品。
刘兴亮分析说,互联网金融呈现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共同博弈的大局势,双方各具优势。短期来看,传统金融公司并不显眼,但他们通常已具强大实力,未来很有可能壮大。市场上会有一两家传统金融公司突出,跻身市场前列。抛开政策、官方影响力等因素,刘兴亮更看好新的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公司会在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等方面相对薄弱,而且国有企业性质让金融公司并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灵活。但他随即又表示,相关部门的政策很可能会改变市场导向。
对此,林立人则相信立体战争已经打响,各公司业务的丰富和多元化将会对市场形成有益的补充。
【链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2.18,王晓妍《移动支付战升级 移动金融时代来临》】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