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片事业的初步探索-创视优品

企业宣传片事业的初步探索

  •   企业宣传片用于政治目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左翼电影时期,许多爱国电影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作了很多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抗战救国题材电影,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之后的国防电影、进步电影则延续了电影的政治宣传功能。早期宣传片的生产有民营电影公司,也有官办电影公司,其权力为掌权阶级所拥有。主要放映地点是城市,主要观众是城市市民,主要创作的类型有故事片和新闻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片事业的真正兴起要从1938年延安电影团开始。当时,中国分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三个区域。对于领导抗战的共产党来说,如何利用有效的舆论宣传武器对内团结民众,对外打击敌人是巩固自身政权是重要基础,为此,从1938年9月到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工作者对宣传片应用于战时政治宣传和生产鼓动进行了探索。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38—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和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宣传片的生产与传播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主要放映地点是部队、机关、农村、工厂等地,主要受众为解放区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主要类型为新闻宣传片(包括新闻片和纪录片),还有小部分故事片、美术片、译制片、幻灯片等,在内容和形式表现上突出政治性、斗争性而淡化娱乐性。“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插图]在苏联电影创作思想、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宣传片的发展开始了自身的探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政治宣传工作,从抗敌电影社到延安电影团,成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创作与放映队伍。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镇压和国民党的加剧封锁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薄弱,延安电影团起步艰难。当时,技术条件非常落后,只有两台摄影机和少量胶片,洗印和放映方面条件也非常简陋,宣传片的产量为数不多,宣传片的制作也比较粗糙,发挥的作用也比较局限。传播主体在“发动和组织群众以及所有进步力量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指导下,创作了《延安与八路军》(1938),《白求恩大夫》(1939),《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1941),《国际青年节》(1941),《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和追悼会》(1941),《九一扩大运动会》(1942),《十月革命节》(1942),《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边区生产展览会》(194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1945)等新闻片和纪录片。此外,还配合放映了《列宁在十月》《夏伯阳》《十三勇士》《假如明天战争》等大批苏联革命电影,受到了解放区群众的欢迎。
      解放战争时期,电影宣传队伍逐渐壮大。共产党逐渐接收了日伪、国民党等统治区的制片厂、电影设备和技术人员,相继建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华北电影厂、延安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等,为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产党的宣传重心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使民众认识到人民战争的形势,坚定战争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技术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宣传片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为了配合舆论宣传,各大制片厂开始有组织地生产宣传片。其类型也从新闻片、纪录片拓展到科教片、故事片、美术片、译制片、标语幻灯片等,无论生产数量、生产速度、生产质量,相比抗战时期都有明显提高。本着“一切艺术都从属于政治”的创作原则,宣传片的政治性、斗争性凸显,娱乐性弱化。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电影宣传队伍初具规模,宣传片的生产、放映和发行形成一定规模,宣传片的影响也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根据地扩大到海内外,成为地区间和国家间政治交往的一个窗口。

  • 本文章摘自书籍或来源于网络,如果您喜欢本文,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书籍或者访问原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相关资讯

    您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我们的服务项目

    企业宣传片、三维动画、企业会议片、MG动画、短视频、产品广告

    Top